薑黃報馬仔NEWS
推薦商品PRODUCT

薑黃報馬仔NEWS

2017/06/07 春秋紫紅薑黃誰勝出?博士一張表教你看懂成分高低∣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謝瑞裕博士】如何分辨春秋紫薑黃??

超級薑黃的全方位保健功能

每天食用薑黃泡茶、打果汁或料理是目前全球最熱門的養生方式之一,深受國內外教授、醫師與養生專家的推薦。

●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薑黃對於許多慢性疾病(詳見附註1)都有很好的改善或治療效果,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保健食品;
● 在日本需要應酬的上班族食用薑黃飲品或薑黃食品來提升肝臟的酒精代謝能力;
● 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則用薑黃來當作坐月子的調養聖品!

過去薑黃主要產自印度與東南亞,而現在台灣也有生產高品質薑黃!那要怎麼分辨好的薑黃呢?其中品種、成分與功效等問題,一直是困擾許多消費者!

春秋紫薑黃,束骨薑黃差很大!

根據研究調查目前已知全世界薑黃屬植物就有134種,有食用、藥用、香料、染料用或觀賞用等不同用途。薑黃在日本稱為鬱金,日本使用的薑黃主要有三種分別為春薑黃、秋薑黃與紫薑黃。春天開花的稱為春薑黃(又稱春鬱金),秋天開花稱為秋薑黃(又稱秋鬱金),而紫薑黃(又稱紫鬱金)也是春天開花,但因為根莖呈淡紫色所以稱為紫鬱金。

薑黃素是目前已知秋薑黃主要的保健成分之一,經研究分析顯示這三種薑黃的薑黃素以秋薑黃含量最高(150-580mg/100g),次之為春薑黃(62mg),以紫薑黃(10mg/100g)的薑黃素含量最低。而近年來轟動養生圈的紅薑黃(附註2),其薑黃素含量可高達到5800mg/100g。所以紅薑黃的薑黃素含量是秋薑黃的10倍,春薑黃的93倍,紫薑黃的580倍,四種薑黃所含薑黃素含量依序是紅薑黃>秋薑黃>春薑黃>紫薑黃。

秋薑黃學名為Curcuma longa L.,主要使用它的根莖,秋薑黃根莖斷面呈橙黃色,所以又叫黃薑黃,如果薑黃素可高於4.5%的秋薑黃,斷面會呈橘紅色又稱為紅薑黃。而春薑黃的學名為Curcuma aromatica Salisbury,根莖斷面呈黃色,紫薑黃學名為Curcuma zedoaria Roscoe,根莖斷面呈綠帶紫色或淡紫色。

另外,網路資料顯示常有人宣稱生產「束骨薑黃」,根據歐洲藥典與國際期刊記載束骨薑黃又名爪哇薑黃,在日本稱為藥用薑黃,為薑黃屬植物Curcuma xanthorrhiza,高度可達2公尺,根莖可以長到比壘球還大,甚至被比喻為「牛的睪丸」,其切面呈橙黃色,薑黃素含量約為1-2%。因此台灣市面上的爪哇薑黃或束骨薑黃並不是真正的束骨薑黃Curcuma xanthorrhiza,名稱應該是被誤用。

薑黃&鬱金傻傻分不清?

此外藥典所記載的鬱金藥材,是指由春薑黃、秋薑黃、紫薑黃及廣西莪朮(Curcuma kwangsiensis S.G.)的塊根所製成的藥材。由於「鬱金」同時是植物名、藥材名又是日本人的薑黃名稱,因此造成許多的混淆。尤其農民對於薑黃屬植物的不熟悉,因此相關資料常常指鹿為馬,把秋薑黃當作春薑黃,或當作束骨薑黃等屢見不鮮,造成薑黃資訊相當混亂,所以購買薑黃粉時慎選廠商為不二法門!

在台灣、中國及美國等藥典中所記載的薑黃藥材,是指秋薑黃Curcuma longa L.這個品種的根莖藥材,且薑黃素含量必須達1%-3%含量,市售許多秋薑黃,其實基原與成分都不符合藥典規範,所以藥廠並不會採購使用。甚至有廠商為了銷售業績,竄改或是造假報告數據欺騙消費者,而任意標示紅薑黃的產品更是不計其數。

本草綱目記載:春秋紫薑黃,功用皆相近。

雖然紅薑黃與秋薑黃才含有高量薑黃素,但其實春薑黃與紫薑黃及藥用薑黃也含有許多秋薑黃所沒有的功效成分,如:莪朮酮、莪朮醇、莪朮二酮等等。在明代李時珍著作的本草綱目有記載,秋薑黃、春薑黃、紫薑黃,功用皆相近。

根據國際醫學研究報告都指出紅薑黃、春薑黃與紫薑黃及藥薑黃,都具有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抗腫瘤、抗發炎、降血糖、降血脂、降膽固醇、保護肝臟機能、改善腸胃功能、改善痔瘡、消除宿醉等功效,因此使用這四種薑黃均有相似的保健功能。

此外,古典藥籍記載:紅薑黃入脾,具活血行氣之效;春鬱金與紫鬱金入肝,具行氣破血之效。由於三種薑黃均具有活血或破血功效,因此孕婦不宜食用。

另外古典藥籍亦記載春薑黃、紫薑黃:"虛人禁之"、"攻堅之藥,可為佐使,不可久用"。因此在日本使用春薑黃、紫薑黃時,會搭配紅薑黃使用。如果依據跟個人體質來區分,紅薑黃為溫補食材適合虛寒體質者使用,春薑黃、紫薑黃等則適合燥熱體質者使用。

若要將薑黃進行烹煮料理使用,僅有紅薑黃與秋薑黃兩種適合,可以添加在果汁、茶葉水、豆漿、牛奶、蜂蜜、穀粉等等中,而春薑黃、紫薑黃等味道相當苦,所以並不適合烹飪料理使用。

薑黃粉要怎麼食用,一直困擾許多人,其實一般無病痛,身體健康硬朗的人,如果要使用薑黃粉進行身體保健,建議每天食用2-4g,如果有疾病或癌症者,建議每天使用8-10g。

品質優良的薑黃會含有高量薑黃精油與多糖等成份,有助於薑黃素等保健成份的吸收,所以並不一定要添加油或胡椒素。

而身體健康不是單純依靠保健食品就可以達成,仍然必須搭配健康飲食與良好生活及運動習慣,再適量食用薑黃保健食品,才能有效達成健康人生的目標。薑黃相關產品屬於保健食品,若有相關疾病建議先行就醫,並徵詢醫師意見再行使用。





如何看薑黃素報告?

根據目前全世界薑黃研究報告指出,秋薑黃主要有效成份為薑黃素(Curcumin),其他還有薑黃精油、薑黃烯、薑黃酮、薑烯、多糖、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

有關薑黃在美國臨床研究,主要是以薑黃素作為研究材料,因此薑黃素含量的高低,已經成為目前判定薑黃產品品質高低的指標之一。而這幾年由於薑黃的養生熱潮,造成許多檢驗機構都可接受委託分析薑黃產品的薑黃素含量,目前市面許多廠商均會提出產品薑黃素含量的檢驗報告。

而由於不同檢驗單位或不同檢驗時間及檢驗方法的差異,所以目前薑黃素檢驗報告的單位分別有:%、mg/100g、mg/1000g、mg/Kg、μg/g等,造成消費者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看報告來比較薑黃品質。就有許多業者看準這個模糊地點,大做文章!

為確保消費者的權益,特別整理薑黃素含量與不同單位之相對應數值。舉例而言:
報告若指出薑黃素含量為0.1%,即代表100g的薑黃粉中含有100mg的薑黃素,等於1000g的薑黃粉中含有1000mg的薑黃素,又等於1Kg的薑黃粉中含有1000mg的薑黃素,也等於1g的薑黃粉中含有1000μg的薑黃素。



臨床研究報告,建議成人每日薑黃素食用量為200-250mg,然而不同品種或來源的薑黃粉所含的薑黃素含量完全不一樣,因此若購買到0.1%的薑黃粉,經換算每天必需食用200-250g的薑黃粉,若以市售薑黃粉一瓶100g為規格,等於一天要吃2-2.5瓶才可以達到建議值,這數量頗為驚人。若購買到5%薑黃粉,每天僅需要食用4-5g薑黃粉(約1茶匙),兩者相差高達50倍的薑黃素含量與食用量。

另外,常有消費者詢問新鮮薑黃與乾燥薑黃粉的使用與效用差異!根據古籍與研究結果,薑黃產季為每年12月到隔年3月(約3-4個月),並不是全年生產,因此要全年使用新鮮薑黃並不容易,儲藏不當甚至有黃麴毒素污染。

另外薑黃粉的薑黃細胞已經完全破碎,所以它的有效成份溶出速率較新鮮切片的薑黃來的快又多,因此古籍與研究報告結果均建議食用薑黃以薑黃粉為最佳!新鮮薑黃則主要作為料理烹調使用。



附註1:見諸醫學研究報告者有:腫瘤、發炎、血糖、血脂、膽固醇、心血管疾病、肝炎、肝病、肝臟腎臟機能障礙、阿茲海默症、健胃、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老化、動脈硬化、痔瘡、經期不順、生理痛、消化排便不良、胰臟炎、腸胃潰瘍、風濕、關節炎、便祕、肩膀僵硬、手腳冰冷、筋骨酸痛、氣喘、疹子、夜尿症、臉部浮腫、蕁麻疹、眼球血絲、腦栓塞、宿醉、耳鳴。

附註2:由筆者首先發現

資料來源:https://www.edh.tw/article/15341